400-123-4567
 
易彩堂中心

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

摘要:
     云计算业务高速增长,AI服务器营收高增。公司第二季度云计算业务整体板块营收同比增长超50
 
产品详情:

  

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

  云计算业务高速增长,AI服务器营收高增。公司第二季度云计算业务整体板块营收同比增长超50%。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产品量产加速爬坡,客户对AI数据中心Hyper-scale AI机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其中,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60%,云服务商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1.5倍。公司在大客户的核心产品份额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先进AI算力的GPU模块及GPU算力板等产品出货在第二季度显著增长。凭借在全球多地完善的产能布局以及较为显著的产业链优势,公司在主要客户中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客户关系不断深化。

  网通设备业务稳健增长,800G高速交换机营收数倍提升。通讯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方面,公司锚定智能制造与AI融合的发展机遇,依托前沿技术研发实力,持续加码核心产品的技术研发投入,推动该业务实现稳健增长。精密机构件业务方面,得益于大客户高阶及平价AI机种的热销,公司相关业务实现稳健增长。高速交换机方面,在AI需求持续提升的驱动下,公司产品结构持续改善,第二季度800G交换机营收达2024年全年的3倍。

  GB300服务器全球首批部署,AI基建仍具有广阔空间。当地时间7月3日,云服务商CoreWeave宣布,已收到市场上首个基于英伟达最新高端芯片的AI服务器系统GB300NVL72,代表了AI推理工作负载性能的显著飞跃;与上一代Hopper架构相比,用户响应速度提升至高达10倍,每瓦吞吐量提升至5倍。6月25日,黄仁勋表示,英伟达正迈入“十年AI基础设施建设周期”的开端,AI和机器人技术是最大的两个增长机会,将带来万亿美元级市场。

  青岛东方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大型企业,主营钢结构产品业务,其前身青岛东方铁塔公司始建于1982年,1996年组建青岛东方铁塔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改制为青岛东方铁塔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2月11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6年10月,公司完成重组,由单一的钢结构制造企业转变为钢结构与钾肥产业并行的双主业上市公司。公司总部地处山东胶州市。公司在山东青岛和江苏苏州拥有两个大型钢结构生产基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国内主要省份也设有办事处。仅青岛的钢结构生产基地就占地九百多亩,厂房面积五十多万平米,总资产近80亿元,年生产能力可达60万吨,已形成完善的研、产、销经营体系

  境外子公司老挝开元主要生产产品为氯化钾,分为粉末结晶状与颗粒状,用于农业直接施用,或者用作复合肥、复混肥生产原料。公司对老挝优质钾盐矿资源进行开采并加工,主要生产氯化钾产品,由销售部负责各渠道的建设及营销,采用直销结合经销模式(主要为经销商)的销售模式。

  公司的钢结构涉及电力、电网、新能源、广播通信、石油化工、民用建筑、市政建设等多领域,能够根据下游各行业景气周期 即使调整产品结构,保证公司业绩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氯化钾业务占公司总毛利的83%。2024年,氯化钾、角钢塔、钢结构、钢管塔的营收占公司总收入分别约56.33%、19.97%、15.70%和6.76%。2024年,氯化钾、角钢塔、钢结构、钢管塔的毛利占公司总毛利分别约83.12%、6.14%、5.85%和2.0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7亿元、11.63亿元、13.34亿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025年26.5倍PE,对应目标价为人民币11.93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锦纶切片原料到终端产品全覆盖。公司主要产品为锦纶6切片、锦纶6民用丝以及纺织印染布。其中锦纶6切片除部分供给内部使用外,通过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主要针对下游市场的民用纺丝、工业用丝、工程塑料以及薄膜等行业的应用供给。公司生产的锦纶6切片涵盖民用纺丝级切片、工业用纺丝级切片和工程塑料级切片三大类。锦纶丝产品型号众多,可用作织带、花边、制纱和各种喷气、喷水织机作经、纬纱及经编机、纬编机、梭织机用纱等多个领域。公司生产的纺织印染布通过参加上海、巴黎、纽约等多地举办的展会,将公司的高档面料推广到各大知名品牌中。公司客户分布下游不同行业,如注塑、汽车、电子、地毯、超纤、织带、花边、无缝内衣、经纬编、机织、针织、包覆纱、织袜等,丰富的客源资源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证。

  引进行业龙头成为控股股东,管理战略双提升。2024年1月,公司向力恒投资发行158441886股A股普通股股份并上市,引入间接控股股东——行业龙头恒申集团,并于2024年6月完成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和高管团队聘任,以及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间接控股股东在公司原有优秀管理团队的基础上,为公司引入行业龙头的先进管理理念及产业经验,优化公司战略规划,增强公司资金实力,聚焦主业,提升综合竞争力。

  以品牌战略带动研发,完成多项产品开发。1)温致变色和高熵弹性纤维新材料项目均通过博士后项目中期考核。公司持续优化多功能聚酰胺纤维产品,防霉/抗菌功能纤维成功应用于江门市中小学校服面料。复合纤维,包括尼拉和皮芯等纤维品种开发,经前期研发和推广,核心品种质量逐步提升,并获客户试用后认可,为公司新品后续产业化提供基础。2)纺织印染布方面,公司坚持新品种以品牌客户开发为主,重心放在GRS面料和泳衣提花面料开发。公司注重产品可持续发展,针织面料连续19年通过OEKO-TEX环保认证,连续7年通过GRS全球回收认证,连续6年完成HIGG社会责任和环境的自评审核,提升产品的可信赖度。

  实控人承诺将涉及同业竞争的资产和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公司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完成后,陈建龙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其所控制的前述8家企业从事锦纶6切片和纺丝的生产、销售,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切片、纺丝)存在同业竞争的情形。针对该等同业竞争事项,陈建龙已承诺自力恒投资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之日(2024年1月29日)起60个月内将涉及同业竞争的资产和业务注入上市公司,或采取其他方式妥善解决与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上述承诺目前尚在履行有效期内,公司承诺履行完毕的具体时间以及相关资产纳入上市公司并表体系的具体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打造国际化高端针织面料产业基地。2024年8月,公司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投资建设“高性能聚酰胺差异化纤维智能制造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29亿元,目标打造10万吨差别化锦纶长丝生产线月与有关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完成项目配套资金融资。项目稳步推进中,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可实现从原有设备到世界先进设备的产能置换,规划产业链完整,定位为高档差别化化纤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可实现从传统纺织大宗商品向高端、特种纱线市场定位转变。此项目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扩大高端市场份额,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机器设备成新率较低的风险、环保及安全风险。

  卫星互联网龙头与“国家队”,持续研发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公司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控制的国有控股上市企业,以信息通信领域为核心战略布局,业务包括公网通信、专网通信与智慧应用、智能制造等。公司是中国电科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上市平台,也是集团内协外联的“主门户”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阵地”,深度参与国家网信体系建设,强大的股东背景为公司提供资源配置、产业整合及区域布局的全方位支持。

  卫星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公司深度研发带来重要卡位优势。1)国内卫星互联网行业具有重要潜力:根据锐观咨询预测,国内卫星互联网行业2021年市场规模为291.62亿元,到2025年有望增长至376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7%。国内卫星互联网的主要参与者在持续发力。2025年3月,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以“一箭18星”方式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公司聚焦卫星互联网领域的布局,具有重要卡位优势:第一,参与产业标准制定: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参与了空、天、地多种模式下的协同组网的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积极推进相关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第二,产品加强布局:加大力度推进高端PCB产品、时频器件、北斗终端等产品的迭代升级。公司布局了PDT星通站,集PDT核心网、PDT基站、卫星天线、卫星功率放大器、双卫星Modem、公网/WiFi模组于一体,具备覆盖广、易部署等优点,实现PDT移动站+卫星便携站二合一,持续在星地融合等领域加强自身布局。第三,深化手持机直连卫星等应用开发,在卫星互联网发展大趋势下不断加强自身卡位优势:积极推进空天地融合的面向应急等行业的专网通信应用。2024年年报中,公司披露了“手持机直连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开发”研发项目的相关进展,项目基于“无信关站”手持机直连卫星通信技术,对手持机与低轨卫星通信的物理层、MAC层体制进行研究,包括同步技术、多用户接入技术,开展系统仿真、算法研究、平台设计等研发工作,完成样机研制,目的是开展手持机直连低轨卫星通信技术研究,包括低轨卫星话音及短消息通信的技术体制、总体方案,研制直连低轨卫星实现通信的手持终端。

  投资建议:公司是卫星互联网领域的龙头和“国家队”,致力于推动卫星互联网的通信技术升级,在北斗导航应用方面推出多个解决方案,在“无信关站”手持机直连卫星通信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深度研发,打造空天地一体化技术体系,同时在AI算力、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融合布局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08/1.45/2.0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43X、107X、77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新技术研发进程不及预期。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宣布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第一个解锁期届满,36名持有人已达解锁条件,合计可解锁467.0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2%。

  2024年业绩达标凸显经营韧性,主业稳健增长、新能源业务挑战仍存。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第一个解锁期公司层面业绩考核要求为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10%或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38亿元。公司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20.98亿元,同比+16.35%,显著超出目标。分业务来看:汽车内饰业务方面,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19.26亿元,同比+20.88%,净利润1.32亿元,同比+21.88%,营利双增主要受益于汽车行业复苏、公司客户结构优化、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订单量增加以及成本管控措施有效的影响;新能源业务方面,电网消纳能力不足及光伏市场化电价下跌导致公司光伏发电量与收益双重下降,2024全年实现光伏发电业务及其他收入1.72亿元,同比-17.99%,新能源业务实现归母净利3143.14万元,同比-62.06%;滤波器业务方面,芯投微合肥工厂已实现SAW滤波器的投产及小批量出货。

  展望后市:2025年利润端有望回暖。2025Q1实现营收5.02亿元,同比+15.72%,归母净利润4397.29万元,同比+43.65%,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营收增速,2025Q1业绩同比高增主要受2024年部分延迟确认业务的集中释放影响。汽车内饰业务方面,2024年全年该业务毛利率同比-0.96pct,除合成革外,面料、座套等汽车用品毛利率均同比下滑,2025年随着超纤仿麂皮等高毛利产品爬坡上量,公司内饰产品毛利率有望提升;新能源业务方面,2025H1限电情况尚未有实质性改善,后续公司将通过积极参与绿电市场化交易提升发电量,并优化运维以减少电量损耗,同时,加强与电网企业的协调合作,积极拓展电力消纳渠道,以缓解限电影响;滤波器业务方面,芯投微合肥工厂计划在2025年推出TC-SAW和TF-SAW相关产品,随着消费级和车规级滤波器订单持续增长,叠加产能逐步释放,该业务有望持续增厚公司投资收益。期间费用方面,2025Q1期间费用率为10.76%,同环比-0.64pct/-0.36pct,公司运营效率持续优化。

  投资建议:根据公司产品结构及毛利率情况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2.17亿元、2.39亿元、2.60亿元(原2025-2026年预测值分别为2.11亿元、2.29亿元),对应EPS为0.15元、0.16元、0.18元(原2025-2026年预测值分别为0.14元、0.16元),按2025年7月7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36X、32X、30X,考虑到公司汽车内饰主业将持续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叠加滤波器业务有望逐步形成第二增长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下游客户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光伏限电及上网电价波动持续、原材料价格波动、芯投微合肥工厂产能爬坡不及预期等风险。

  辊压机是固态电池前道工艺核心设备,公司联合清陶能源切入固态电池前道设备:与传统液态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工艺变化主要集中在前道和中道环节。前道辊压机用量和性能要求均有所提升,辊压工艺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电极的压实密度(g/cm3)和孔隙结构,进而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特性和循环寿命。2024年7月,先惠技术与专注于氧化物路线的清陶能源签署合作研发协议,围绕全固态电池核心关键装备开展联合开发与产业化布局,标志着公司正式切入固态电池前道设备领域。首台中试辊压设备已于2025年6月17日交付清陶,进入精细调试阶段;可用于全固态或半固态电池产线。清陶作为固态电池领先企业,已与公司签署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凭借此次前道布局与核心客户绑定,先惠有望抢占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关键窗口期。

  模组/PACK与EDS产线海外拓展顺利,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公司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聚焦模组/PACK及EDS产线,具备自动化率高、生产节拍快等优势。(1)技术方面,公司具备模组堆叠、激光焊接、视觉检测、EOL测试等关键工艺的系统集成能力,EDS产线亦已打通电机、控制器、变速箱装配全流程,形成多环节技术协同。)(2)客户层面,公司为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大众、华晨宝马等国内外主流客户提供配套,2024年突破北美龙头客户及多个海外头部客户,海外订单加速放量。截至2024年末,公司智能装备业务订单规模达30.3亿元,其中68%来自海外。公司2024年海外综合毛利率达29.9%,高于国内业务6pct;在手海外订单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结构件业务延伸锂电产业链,业绩持续突破收购对赌:2022年先惠收购福建东恒51%股权,切入锂电模组精密结构件领域,形成“自动化产线+结构件”双轮驱动格局。福建东恒为宁德时代系客户提供模组侧板、端板等核心结构件,已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产品广泛用于电池模组外壳,需同时满足导电性、阻燃性和结构强度等多重性能标准,具备技术壁垒。自动化产线与结构件业务在客户与订单层面具协同,结构件周转更快、回款更及时,有助于平滑装备业务回款波动、增强盈利稳定性。未来公司拟通过客户协同与工艺整合持续提升结构件业务效率与利润率。福建东恒超额完成业绩承诺,未来将持续增厚公司业绩。2022年以来,福建东恒持续超额兑现业绩承诺。2022-2024三年东恒合计承诺净利润4.8亿元,实际达成5.32亿元,达成比例达110.9%;2024年1.7亿元承诺净利润,东恒实际达成1.99亿元,公司持股东恒51%,2024年对应1.0亿元业绩贡献度。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锂电行业回暖&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3.7/4.5亿元,2025-2027年对应PE分别为22/18/15倍。基于公司固态电池业务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中国太保25年1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1%至96.3亿元,归母净资产较年初下降9.5%至2636亿元,表现平平,具体来看:

  1、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保险服务业绩(保险服务收入-保险服务费用-分出保费的分摊等+摊回保险服务费用)受保单周期摊销的时间影响同比下降10.6%至87.9亿元,另一方面25Q1太保集团总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0.3pct至1%,对应保险投资业绩(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承保财务损失)同比下降13.2%至46.9亿元;

  2、归母净资产下降较多主要是因为太保集团在资产端的债权资产采用的是即期利率,而25Q1中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上行13.8bp至1.81%,使得利润表中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为-283.5亿元,而负债端的保险合同折现率采用50日均线(moving average)在25Q1下行24.4bp,均线的滞后性使得当季度的“可转损益的保险合同金融变动”为-97.7亿元,同时25Q1的OCI投资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为-0.3亿,明显弱于去年同期的28.9亿;截至25年6月30日,10年期国债即期和50日均线较年初方向已经一致,我们预计太保集团的归母净资产降幅在年内将收窄。

  1、近年来太保寿险恢复银代渠道后,体量和价值快速增长,22-24年银保渠道期缴新单规模由33.4亿元增加至108.7亿元,受益于渠道的重开和报行合一的费用规范,24全年银保渠道的新业务价值达到43.5亿元,贡献全司新业务价值的比例同比提高8.3pct至25.2%,渠道的新业务价值率同比提高9.92pct至15.5%;25年以来银保渠道延续高增长,25Q1新单同比增长130.7%至201亿元,我们认为随着居民存款的高增和银行存款利率的走低,储蓄转向以分红险为形式的银保渠道将是趋势,太保在未来2-3年凭借集团资源(和银行的对公存款、托管等合作)、为客户提供的康养社区服务、稳健的投资和高效的IT系统,银保渠道或将保持较快的价值增长;

  2、太保寿险的个险渠道代理人月均数量由21年的52.5万人大幅下降至24年的18.4万人,即使考虑举绩率的小幅提升,月均实际举绩人力也由21年的27.4万跌落至24年的12.6万,考虑到24年核心人力的产能(月人均首年保费)已经在5.4万元的较高位置,我们认为后续主要关心个险在新基本法牵引下增员的进展,以及个险报行合一下收入的下降对代理人的留存影响;个险产品方面,太保寿险25年以来也推出包括“蛮好人生”增额寿和“鑫禧年年”年金等分红险,关注代理人转向销售分红险的实际落地情况;

  3、太保寿险24年的服务边际(CSM)同比增长5.6%至3421亿元,在同业中的增长表现较好,部分原因或在于对分红险采用资产组合未来预期收益率作为负债评估折现率。

  1、24年末,太保集团投资资产规模同比增长21.5%至2.73万亿元,全年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增加3.3pct至6%,表现较好;从投资对象占比来看,太保的债券持仓占比同比提升8.3pct至60.1%,债权投资计划和理财产品投资等偏非标类资产受到期等影响继续缩减,股票和权益型基金合计持仓占比小幅提升0.6pct至11.3%;从会计核算方式来看,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占比提升4.2pct至64%,其中权益型OCI占比为5.2%,为上市险资中较高水平,且区别于大部分险资的OCI权益资产集中在银行个股,太保的高分红资产的行业类别更多元,24年太保寿险举牌了华能国际电力股份(和中远海能(1138.HK),我们认为随着险资对于利润稳定性的追求,后续OCI的资产占比将继续提升;

  2、太保集团不断拉长资产久期,24年末固收类资产久期达到11.4年,较20年末的6.2年拉长了5.2年,承担利率风险的金融资产中5年以上占比同比提升6.9pct至85.5%,资产端久期的拉长使得太保集团净资产对利率的敏感性大幅下降:即在24年末如果利率下降50bp,资产和负债端的公允价值互相抵消只会使得集团净资产下降119亿元,占集团24年末归母净资产的比例为4.1%。

  1、太保集团在24年年报中首次将股息政策明确为“公司利润分配将综合考虑公司的经营发展和股东回报等因素,现金分红金额的厘定主要参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增幅,兼顾考虑投资正向贡献的影响”,即股息主要挂钩较为稳定的营运利润(OPAT),同时有投资收益的向上期权,表述积极;

  2、太保寿险25Q1核心偿付能力环比提升10pct至140%,主要是核心二级资本环比增加224亿元至424亿元,我们认为可能和更多的剩余边际(DPL)计入核心二级有关,核心子公司的偿付能力提升对集团的股息政策有强支撑;

  风险提示。1、长期国债利率大幅下降;2、权益市场大幅向下波动;3、新单保费大幅下降。

  光通信龙头,海洋通信与能源业务起量促增长。公司成立于1999年,以光纤光缆业务起家。2006年,公司定增募集资金研发光纤预制棒,2010年研发成功实现量产;2020年收购华为海洋51%股权,拓展海洋通信领域。能源业务方面,2009年成立子公司亨通高压海缆公司布局电力传输业务,2013年加强超高压电缆及海缆产品研发,同时布局海洋工程等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同比增长26%;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29%。

  公司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公司长达数十年执行激励方案,近期的激励方案包括:1)2022年11月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对象246人,受让960万股。2)2024年9月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2155万股股份,激励对象本计划公告时在公司或下属子公司任职的部分核心骨干人员。按照激励触发值计算,24~26年度营业收入目标为533.4、571.5、609.6亿元,同比增速为12.0%、7.1%、6.7%;24~26年度归母净利润目标为25.0、26.7、28.4亿元,同比增速为16.0%、6.9%、6.5%,对比22年员工持股目标进一步上调,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

  海风:深远海海风开发潜力大,欧洲海风打开空间。世界银行集团报告显示我国海风发展潜力达到2982GW,其中固定式1400GW、漂浮式1582GW。近2~3年受江苏、广东标志性项目影响,海风装机有所放缓;24年装机仅4GW同比下滑,预计25年相关标志性项目进入实质性拐点,海风装机有望起量至装机10~12GW,同比翻倍以上。随着深远海规划落地、国管海域相关管理办法出台,深远海项目的开发有望加速,深远海空间较大。欧洲方面,2022年碳中和大背景下,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危机,海外各国纷纷加码海上风电。历年欧洲海风装机单年新增规模约3~4GW;根据GWEC预测,25年底欧洲海风装机将有所起量,26~28年新增装机分别达到8.4、6.5、6.7GW,2029年9.7GW,2030年11.8GW。

  海缆:深远海趋势带动海缆价值量提升,高壁垒铸就稳定竞争格局。深远海发展之下,离岸距离提升将带来海缆用量提升。此外,超高电压等级产品500kV交流、±500kV柔性直流将成为深远海项目的趋势,即使考虑柔直海缆价值量下降的问题,我们测算2024、2025年海缆市场规模71、141亿元,同比增长7%、99%;2030年海缆市场规模达到323亿元,2025~2030年年均复合增速18%,与海风装机复合增速基本一致。海缆对码头资源、敷设和运输专业设备有较高要求,具有较高的准入壁垒;而目前仅一线企业具备高电压等级产品生产经验,以及软接头经验,一线企业格局稳定向上。

  光通信:国内需求稳定,海外市场带来增量。国内方面,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稳定。近几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加快发展,渗透率快速提升,促进光通信业务稳步发展。海外方面,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各国不断强化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Reports and Data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光纤市场规模将达到111.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9.3%。

  智能电网:用电需求稳中有升,智能电网占比提升。我国电力消费规模逐年增长,全社会用电量由2011年的4.69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023的9.22万亿千瓦时,预计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9.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用电需求稳步增长。预计智能电网传输在电网建设中份额不断提升;新能源装机不断增加,同样催生特高压电网的电缆需求。

  公司竞争优势:跻身海缆龙头地位,横向拓展海工业务。24年期间,公司加快推进江苏射阳海底电缆生产基地一期产能提升;同时,积极推动射阳基地二期和揭阳海洋能源生产基地的项目建设。施工能力方面,公司拥有多艘海上施工船,拥有海上风电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能力,是国内能够提供完整生命周期服务的海底电缆厂商之一。截至24年底,公司拥有海底电缆、海洋工程及陆缆产品等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金额约180亿元。海洋通信方面,公司是全球前三具备海底光缆、海底接驳盒、中继器、分支器研发生产制造能力、跨洋通信网络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以及跨洋通信网络系统建设能力的全产业链公司。截至24年底,公司拥有海洋通信业务相关在手订单金额约55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8/38.5/43.0亿元(2025~2026年预测前值为34.5/39.5亿元),同比+22%/+14%/+12%,对应PE为11.5/10.19.1x。考虑到公司海缆/光缆业务均处于龙头位置,客户积累深厚,具备成长空间,给予公司25年16xPE,对应目标价21.92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光纤光缆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国际贸易格局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涛涛车业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1亿-3.6亿之间,比上年同期增长为70.34%-97.81%,其中,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归母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280万元,扣非后的净利润为3.07-3.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97%-99.96%。

  销售收入和利润双增,经营效率提升。公司Q2归母净利润为2.24-2.74亿,同比增长71%-109%,延续一季度利润高增的趋势,公司上半年主力产品的毛利率提升,规模效应显现,再叠加费用管控良好,促成了公司净利润的快速增长。展望下半年,欧美地区有圣诞节、感恩节等购物旺季,加之公

  司目前的新品迭代、品牌影响力、渠道拓展、海外产能的不断提升,预计下半年业绩还会持续增长。

  电动高尔夫球车产品不断迭代,覆盖多客户多场景。公司电动高尔夫球车,在多个关键性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升级迭代2+2座系列产品,创新推出正四座、4+2座、正六座及全景式露营车等高附加值产品组合,产品的多元化,能够覆盖更多客户和更多场景,贡献更多收入增量。

  与K-Scale战略合作,布局人形机器人行业。根据公司公众号披露,近期由公司和K-Scale联合制造的人形机器人K-Bot成功下线,公司在人形机器人布局取得关键进展,公司还计划在上海张江设立研究院,吸引行业精英加盟,并寻求与其他行业顶尖机器人企业的合作,以整合更多技术资源和市场渠道,加速实现产品线的智能化升级。

  倍。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速较快,且估值处于较低位置,看好公司未来的股价表现,首次覆盖,给与“买入-A”评级。

  下游需求的波动、新品放量不及预期、渠道扩展不及预期,业绩预告数据未经审计风险。

  全产业链布局构筑竞争壁垒,高端化战略驱动盈利提升。台华新材作为锦纶全产业链龙头,通过垂直一体化布局形成从纺丝、织造到染整的完整产业链,协同效应与成本优势显著。公司历经三轮产业链扩张,聚焦差异化、高端化产品路线,依托三大生产基地实现34.5万吨锦纶丝,7.16亿米坯布,7.1亿米面料的产能覆盖,且当前正进一步向产业链上游切片环节延伸,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并扩大盈利空间。财务方面,近年来公司盈利稳健增长,毛利率持续提升,现金流创造能力较强,研发费用率长期维持5%以上,持续巩固产品技术壁垒。客户结构方面,公司深度绑定迪卡侬、伯希和等头部品牌,并通过终端反馈机制强化定制化服务能力,为后续高端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供需结构优化+成本端改善,锦纶产品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供给端,锦纶行业扩产加速但格局分化,中低端锦纶丝产品竞争充分,具备高端化、定制化生产能力的龙头有望受益于高端产品集中度的提升,公司通过产业链升级对冲行业周期波动,锦纶丝盈利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需求端,消费政策驱动与消费结构升级有望迎来共振,从短期来看,考虑未来锦纶丝消费渗透率提升,根据我们测算,预计2025-2027年锦纶需求复合增速有望达到7-10%;从中长期看,我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仍有提升空间,在中性假设下,预计2030年锦纶丝需求空间有望增长36%。此外,锦纶产品较涤纶价差收窄也有望推动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原料端,PA66国产化突破驱动成本优化,PA6切片供需格局趋宽,有望推动原料价格中枢下移,叠加锦纶丝价格与成本传导关系顺畅,有望激发下游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锦纶产品在化纤板块的市占率,而公司作为锦纶丝龙头具备先发优势,有望持续受益。

  技术+产能双轮驱动,再生材料打开第二成长曲线。公司核心增长动能来自淮安项目产能爬坡及再生锦纶技术商业化突破:1)淮安四期全部达产后或将新增62万吨锦纶丝、6亿米坯布及2亿米面料产能,目前一期、二期已经逐步投产,淮安项目放量在即,有望推动公司盈利高增,根据我们测算,预计公司四期项目满产后有望分别实现利润3.29亿、1.23亿、4.11亿和4.11亿。2)公司化学回收产品PRUECO已获得GRS认证,成为全球首个化学回收法绿色产品认证,具备先发优势,实现纺织废弃物到高端纤维的闭环。当前下游服装品牌持续加码再生锦纶,公司技术突破有望切入更多下游头部客户供应链。我们参照国内的再生纤维发展目标与近年来再生锦纶纤维渗透率增速,假设2030年全球再生锦纶纤维产量占比达到3%,以2023年数据基准,则对应全球再生锦纶理论需求量超过20万吨,相较于2023年增长约41%,再生纤维市场空间广阔,公司有望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5、10.66和12.8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8%、24.7%、20.8%,EPS(摊薄)分别为0.96、1.20和1.45元/股,按照2025年7月4日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9.47、7.59和6.28倍,PE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考虑到公司受益于自身产品差异化定位及未来增量产能带来的盈利空间增长,2025-2027年公司业绩空间有望打开,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纺服消费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PA66切片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国际贸易争端导致的需求萎缩与原料价格高企风险、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

  公司跟踪报告:数字风洞产品“300×300”战略稳步推进,布局AI教学实训把握AI机遇

  2025Q1营收企稳,2024年数字风洞产品贯彻“300×300”战略稳步推进,网络靶场阶段性下滑;近期公司发布元方-AI教学实训产品及解决方案。

  目标价29.84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由于部分客户预算减少,项目延期,同时公司保持了稳定的研发投入,EPS有所下调,我们预测2025-2027年EPS为0.43/0.61/0.80元(原2025-26预测为0.66/0.85元),给予2025年70倍PE(原为2024年70x)。目标价29.84元(+26%)。

  深耕华北华东,2025Q1营收企稳。①公司2024年营收3.56亿元,同比-9.99%;归母净利润0.08亿元,同比-72.73%;扣非净利润-0.02亿元,同比-118.65%。2025Q1营收0.30亿元,同比+2.17%;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20.08%。②分产品来看,2024年数字风洞测试评估营收1.75亿元,同比+50.50%,毛利率53.83%;网络靶场及运营1.57亿元,同比-33.84%,毛利率53.54%;安全防护与管控营收0.24亿元,同比-41.93%,毛利率51.84%。③从地区上看,2024年公司继续在华北和华东地区深耕,共计实现收入2.37亿元。

  数字风洞产品贯彻“300×300”战略,由于客户预算减少网络靶场业务下滑。①2024年,公司“数字风洞”产品体系在人工智能、无人机安全和卫星安全等新兴领域实现应用落地,“数字风洞”创新赛道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签约客户约150家,客单均价超100万元,其中,“300×300”战略客户已实现签约超50家。②公司网络靶场客户主要以政府部门及大型央国企集团等强预算制单位为主。2024年,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上述部分客户预算投入减少,部分项目签订、交付、验收出现延期,导致网络靶场收入阶段性下滑。

  发布元方-AI教学实训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智能时代人才建设。①5月30日,永信至诚正式推出旗下首个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元方-AI教学实训平台”,全面赋能各级学校、教育机构,系统化培养符合智能时代发展需求的AI人才。②“元方-AI教学实训平台”创新性地提出了AI教学实训整体产品及解决方案,以“一套实训平台,一套持续建设教学体系,一套实验系统,一套评价机制、一套解决方案”解决AI应用人才培养的问题。平台支持本地部署与云端部署双模式,可灵活适配不同场景的教学实训需求。③平台支持本地与云端部署双模式,可灵活适配不同场景教学实训需求。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的自愿性披露公告,根据公司公告,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6亿元至4.9亿元,同比增长19.00%至26.76%;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55亿元至4.85亿元,同比增长57.32%至67.69%。

  公司2025年上半年利润表现良好。根据公司公告,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6亿元至4.9亿元,同比增长19.00%至26.76%;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55亿元至4.85亿元,同比增长57.32%至67.69%,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分季度看,公司二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61亿元至2.91亿元,同比变化-0.38%至+11.07%;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58亿元至2.88亿元,同比增长57.32%至75.61%。公司上半年利润表现良好,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1)公司加速推动AI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AI赋能推动公司业务成长;2)公司持续全面推进AI驱动经营管理的数智化变革,覆盖研发、营销服、供应链、职能等核心业务场景,推动管理创新与组织能力建设,运营效率持续优化,从而实现了持续的提质降本增效。

  公司持续推进“全面拥抱AI”战略,成效明显。根据公司公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全面拥抱AI”战略,加速推动AI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在数字维修业务方面,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综合诊断终端Ultra S2及ADAS标定系统应用“维修大模型”和AI Agents,赋能产品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同,销售量价齐升;TPMS产品受益于广阔的汽车后市场替换空间,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公司AI数字维修应用业务上半年实现快速增长,市场影响力与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在数智能源业务方面,公司推出新一代智能充电解决方案,持续深化电力电子核心技术布局,发布“数智能源充电大模型”以及充电运营、运维、能源管理等系列AI Agents的应用。2025年上半年,凭借在产品、技术、品牌、市场、服务及全球供应链等方面的系统性优势,公司在欧洲、美国等全球主要市场取得能源、交通、停车场运营、酒店公寓等多个行业顶级客户的重要突破,竞争力跃升全球头部,为中长期的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AI数智能源业务在2025年第二季度已实现盈利。在AI机器人业务方面,公司与科技巨头生态伙伴全面深入合作,实践“共建、共营、共销”,构建巡检领域的“智能体+平台+垂域模型”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这一创新方案率先在能源、交通等领域迅速实践,应用于中石油油田等重大项目。我们认为,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业务作为公司的第三发展曲线,在AI的赋能下,未来将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公司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的自愿性披露公告,我们调整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3亿元(原预测值为7.95亿元)、11.03亿元(原预测值为9.75亿元)、14.08亿元(原预测值为11.88亿元),EPS分别为1.27元、1.65元和2.10元,对应7月4日收盘价的PE分别约为24.8倍、19.2倍、15.0倍。公司是全球汽车后市场综合诊断检测领域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全面拥抱AI,融合AI技术赋能数字维修业务(第一发展曲线业务)、数智能源业务(第二发展曲线业务)、AI机器人业务(第三发展曲线业务),AI赋能业务成效明显。公司前瞻布局海外产能,有利于公司全球业务的发展。我们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产品迭代不及预期。产品迭代能力强是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保持产品竞争优势的关键。如果未来公司产品迭代不及预期,则将产生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的风险,公司未来发展将受到影响。2)新能源充电桩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当前,公司新能源充电桩产品在欧美市场的拓展已见成效。如果公司新能源充电桩产品未来的市场接受度低于预期,则公司新能源充电桩业务将存在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3)AI机器人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公司与科技巨头生态伙伴全面深入合作,实践“共建、共营、共销”,构建巡检领域的“智能体+平台+垂域模型”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这一创新方案率先在能源、交通等领域迅速实践,应用于中石油油田等重大项目。如果公司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后续的市场推广进度低于预期,则公司AI机器人业务将存在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物产环能是浙江省属国企,从煤炭流通到环保能源综合服务商。公司最早可追溯于1950年成立的中国煤建公司杭州办事处;1985年,浙江省燃料公司成立;2021年上交所主板上市;2022年布局进入新能源产业。

  煤炭流通:公司煤炭流通业务上游是煤炭生产企业或其他煤炭贸易企业,下游是电力、建材、造纸、冶金、化工等煤炭消费企业,公司通过运用规模化采购优势、专业化流通经验及信息化技术保障为供应商和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煤炭流通服务。

  热电联产具有区域垄断性,浙江地区需求相对稳定。公司目前共有6家热电厂,总装机407MW,年供热能力1962.90万t、发电31.76亿KWh、压缩空气45.22亿m3,覆盖热网主管道511km,子公司的服务区域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嘉兴市和金华市等地。协调拓展,进一步提升热电联产机组的效益。在固废处置领域,公司深入研究废旧橡胶、退役光伏组件以及热电联产固废协同处置相关技术。

  新能源:在新型储能领域,公司聚焦熔盐储能技术,基于混合储能的多能耦合智慧低碳供能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并获得节能降碳专项2024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终端能量的使用形式为热、冷和电,熔盐储能技术可以更有效利用热能,是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的有效形式,根据智研咨询预计,2030年国内熔盐储能装机容量有望超过16GW,总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元。

  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2.7/458.2/463.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8.5/9.1亿元,三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7.5%,以当前总股本5.58亿股计算的摊薄EPS为1.42/1.52/1.64元。公司2025年7月3日股价对2025-2027年预测EPS的PE倍数分别为9/8/8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到热电联产资产有望进一步拓展价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公告2025年6月份产销数据快报,25M6实现客车销量5919辆、同比+24.8%,实现客车产量5528辆、同比+30.0%。

  25M6销量表现亮眼,销量结构不断优化。25M6公司实现客车销量5919辆、同比+25%、环比+94%,25Q2实现客车销量1.23万辆、同比-4%、环比+37%,25H1实现客车销量2.13万辆、同比+4%;其中25M6公司实现大中客销量4998台、同比+20%、环比+100%,25Q2实现大中客销量1.02万辆、同比-10%、环比+40%,25H1实现大中客销量1.75万辆、同比-5%。

  出口及新能源持续向好,有望保证公司未来高速增长。我们认为当前国内客车市场整体处于周期复苏阶段,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助推国内公交客车实现恢复性增长,海外客车市场出口空间广阔,同时新能源渗透率有望提升。未来公司销量结构有望不断优化,出口结构中新能源客车出口持续改善,新能源客车销量占比持续上升,在出口及新能源的带动下后续增长势头将保持。

  渠道及产品优势明显,中长期竞争力有望延续。从竞争力上看,公司产品销售、服务与配件体系完善,数量优势明显,其中销售上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模式,销售人员数量显著优于竞争对手,产品服务与配件网络上不断拓展,服务模式不断多元。同时,公司利用自身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轻量化的技术优势,全面布局高端系列产品,优化产品销售结构,提升产品价值,提高中长期竞争力。

  投资建议:中国客车出口呈增长态势,公司作为客车出口的领先企业将充分受益于行业上行周期,2024年公司股息率为5.7%,未来高分红有望延续。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0/54.4/62.9亿元,同比+17%/+13%/+1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海外贸易摩擦加剧、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事件:2025年6月28日,在物产中大集团与舟山市政府的持续推动下,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于舟山市正式揭牌。该中心以2015年双方联合牵头组建的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为基础,整合浙江海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浙江天然气交易市场等资源,完成了省内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资源的系统性整合,实现了从单一油气品种向铁矿石、天然气等多品类大宗商品的跨越式拓展。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价格影响力。浙江大宗作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重要平台,具备强大的储备和调控能力,有助于打破以往供应链中资源分散、配置效率低下的局面,使企业无需在资源获取上过度竞争,减少内卷。同时,切实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定价权、规则权”,更直接地参与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提升价格影响力。

  市场份额向物产中大等头部企业集中。产业链格局变革背景下,大宗供应链企业经营难度上升。头部企业凭借资源整合能力、服务体系及风险管控等核心优势,持续拓展渠道网络布局,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从货量维度估算,国内大宗供应链CR5市占率从2021年的4.81%提高至2024年的5.26%,头部效应凸显,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2024年,物产中大凭借5995.2亿元营业总收入,成为中国大宗供应链领域的领头羊。

  股权关联华菱钢铁,加强产业协同。2025年7月3日,华菱钢铁公告,信泰人寿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方式购买公司股份至3.45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已达到5%。物产中大为信泰人寿第一大股东,后者举牌华菱钢铁,有望推动大宗供应链业务的协同发展,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

  建立可信仓单标准,推动模式革新。公司持续提升科技赋能智慧物流,在其积极助力下,浙江大宗将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政府部门、交易平台、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认证,解决大宗商品“一女多嫁”“重复质押”等问题,进而实现大宗商品“统一登记、数字监管、期现结合、产融互通”。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0.71、0.86、0.94元,对应的PE为8、6、6倍。考虑到物产中大业务稳定性强,产业布局较为广泛,能够形成协同效应和多元化的收入来源,通过资源整合,有望激活先进制造业板块发展新动能,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增长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拓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主要从事高端半导体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目前已形成PECVD、ALD、SACVD、HDPCVD、Flowable CVD等薄膜设备产品,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先进存储和先进封装、HBM、MEMS、Micro-LED和Micro-OLED显示等高端技术领域。公司产品已广泛用于中芯国际、华虹集团、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厦门联芯、燕东微电子等国内主流晶圆厂产线。受益半导体设备行业国产化及自身竞争力持续增强,2020-2024年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持续扩张。公司营业总收入由2020年的4.4亿增至2024年的41.0亿,4年CAGR达75%;归母净利润2021年实现扭亏后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态势,2024年归母净利润达6.9亿。公司在手订单数保持高速增长,2024年在手订单金额约94亿元,同比增长约46%。

  薄膜沉积设备通常用于在基底上沉积导体、绝缘体或者半导体等材料膜层,是制造的核心设备,决定了芯片制造工艺的先进程度。薄膜沉积设备按照工艺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物理气相沉积(PVD)设备、化学气相沉积(CVD)设备和原子层沉积(ALD)设备。AI浪潮下先进制程需求持续增长,拉动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需求高增。根据拓荆科技测算,2024年全球薄膜沉积设备市场规模约为230亿美元。当前,全球薄膜沉积设备市场基本上由AMAT、LAM、TEL等美、日厂商垄断:在PVD设备领域,AMAT处于领先地位,份额占比达85%左右;在CVD领域,AMAT、LAM、TELCR3占比合计超80%;在ALD设备领域,TEL和ASM两家合计占比约60%。而我国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发展起步较晚,设备自给率不足20%。公司作为国内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领军者,持续拓展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ALD(原子层沉积)、SACVD(次常压化学气相沉积)、HDPCVD(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及Flowable CVD(流动性化学气相沉积)薄膜设备系列产品,新品产业化进程顺利,有望凭借自身技术优势高速放量。

  混合键合设备:先进封装对混合键合技术需求高增,公司前瞻性布局该赛道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混合键合通过直接铜对铜的连接方式取代传统的凸点或焊球互连,从而能够在极小的空间内实现超精细间距的堆叠和封装。按工艺区分,混合键合技术可分为晶圆对晶圆(W2W)或芯片对晶圆(D2W)两种。先进封装持续演进,混合键合技术已应用于台积电的SoIC技术、英特尔的Foveros等先进封装技术方案。根据Yole预测,全球混合键合机市场规模有望由2020年的2.7亿美元增至2027年的7.4亿美元,7年复合增长率约16%。

  当前,全球混合键合设备市场主要由企业主导,BESI一家占据67%的市场份额。近年来,我国混合键合设备市场逐步崛起,公司前瞻性布局混合键合设备赛道,近年来持续研发投入,强化先进键合设备和配套的量检测设备等系列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拓宽公司产品布局,其W2W/D2W混合键合前表面预处理及键合产品均获得重复订单。随着混合键合设备新品放量,公司第二成长曲线未来成长可期。

  事件:1)公司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发行对象为金财投资,发行数量不超过1.01亿股,发行价格3.96元/股,募集资金不超过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2)公司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计划授予股票数量1620.8万股,授予对象为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的243人,授予价格2.52元/股,激励计划分三年(2025-2027年)进行考核,要求以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025-2027年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0%、64%、97%;3)公司发布未来三年(2025-2027年)股东回报规划,明确除公司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外,在公司当年盈利、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值且满足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情况下,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定向增发完成后,公司实控人将变为韶关市国资委。本次定向增发对象为金财投资(韶关市国资委持股90%),其与韶关市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简称为“工业资产”)为一致行动人,本次计划发行股份不超过1.01亿股,按照发行上限计算,韶关市国资委将通过工业资产、金财投资合计控制公司21.75%的股权,同时工业资产及/或金财投资提名董事人数将从3人调增至5人,超过董事会成员半数,这意味着增发完成后,公司将结束无实际控制人的局面,工业资产及金财投资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韶关市国资委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积极开展股权激励和分红承诺,充分展现公司对未来业绩增长的信心,以及与股东分享成果的决心。公司近期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和分红承诺,考核年度和承诺年度均为未来三年(2025-2027年),考核目标为以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025-2027年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0%、64%、97%,据此计算,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目标为1、1.26、1.52亿元,充分展现公司对未来增长的信心。

  韶关打造“算力之城”支撑用电需求,新能源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在我国“东数西算”工程规划中,韶关被列入全国十大数据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节点唯一集群,其未来算力需求有望高增,为电力需求增长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我国要求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受此影响,2024年10月韶关市出台相关规划,要求到2035年底,光伏装机达到8GW,风电装机达到4GW。

  公司作为地处韶关地区的清洁能源上市企业,在韶关地区能源规划和算力规划的大背景下,公司有望获得较高规模的新能源项目,迎来持续增长。与此同时,近期“绿电直供”政策重磅出台,公司若能取得相关项目或将获取可观的项目回报,以及稳定的回报率预期。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1.36、1.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1.1%、17.5%、25.1%,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57、49、39倍,继续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来水波动、生物质燃料价格波动、纸制品销售量下滑、新拓展项目存在不确定性

  618 预售反馈积极, 多品牌系列驱动顽皮稳健增长。 目前顽皮下有经典系列、小金盾、精准喂养 3 个系列,细分系列对应不同客群、卡位不同价格带。 经典系列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占比进一步提升,小金盾在年初设定为阶段性试水目标,但通过精准营销和促销活动、 实际表现超出预期,全年预期将贡献显著增量, 得益于小金盾系列的亮眼表现、 配合高汤鲜肉等新品的线下推广,顽皮品牌全年营收预计实现可观提升,整体规模稳步扩大。 由于渠道结构原因(淘系自营占营收比重较低)导致线上销售并未完全反应在报表中,今年 618 预售情况仍反应出顽皮品牌有强劲增长。

  渠道差异化策略,线上新业态与线下精细化并行。 自营电商占比仍较低,但新兴平台(如抖音自播)成为新品推广的核心阵地,直销模式占比提升,用户以年轻消费者为主,客单价和毛利率具备优势。线下渠道仍占据重要份额,分销体系成熟,价格策略灵活以适应不同市场。同时,私域运营和即时零售增长迅速,该渠道更注重便利性,推动高毛利订单增长。

  自主品牌盈利能力将逐步提升,主要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和规模效应, 北美工厂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已通过调价策略应对, 销售费用率维持稳定。研发互动机制持续完善,公司成立创新研发部门专门对接产品部和研发部,将最新产品动态、行业趋势跟进并汇总,强化研发投入,深化功能性产品布局、 提升品牌价值,在市场竞争中巩固自身优势。

  公司发布2024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75亿元,同比下滑14.10%,归母净利润7359.78万元,同比下滑25.93%;2025Q1,公司实现营收2724.16万元,同比下滑12.35%,归母净利润1152.66万元,同比下滑24.41%。受行业影响,企业类客户投资放缓,电池测试设备市场需求下降,导致订单减少。我们下调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4/0.96(原1.22/1.46)/1.0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5/1.20/1.32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44.2/38.7/35.3倍,看好公司向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新兴领域开发渗透所带来的增长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受下游新能源电池及材料行业新增产能投资放缓影响,电池测试设备市场需求下降,导致订单有所减少。分功率来看,公司微小功率设备实现营收6195.25万元,同比下滑39.84%;小功率设备营收7020.71万元,同比增长4.68%;大功率设备营收3144.64万元,同比增长15.70%,公司主要大功率设备产品设计优化,部分关键零部件实现本土化,毛利率同比提升1.70个百分点。近年来,在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规模持续扩大,国内外电池企业积极扩大产能。随着动力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有望带动相关大功率电池测试设备需求的迅速提升。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1694.63万元,同比增长10.01%,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拥有专利71项,软件著作权34项。公司计划持续对小电流、微小电流、高精度设备进行技术升级迭代,以继续巩固公司在该领城内的竞争优势;继续大力拓展大电流、大功率动力电芯的检测市场,这是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关键;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积累,进一步扩大高精度电池检测及化成分容等设备市场占比,寻求进一步的业绩增长。

  光大银行(601818)事件:光大银行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4.15亿元,同比-7.05%;实现归母净利润416.96亿元,同比+2.22%;ROE(加权)为7.93%,同比-0.45pct。2024年度公司拟每10股派1.89元(含中期分红),现金分红比例同比+1.73pct至30.14%。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0.86亿元,同比-4.06%;实现归母净利润124.64亿元,同比+0.31%。截至2025Q1末,公司不良率为1.25%,较上年末持平。

  规模稳健扩张,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贷款端,2024年末公司贷款总额为3.93万亿元,同比+3.88%;对公贷款贡献主要增量,2024年末对公贷款同比+6.08%至2.30万亿元,制造业、绿色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分别+16.26%、+41.01%、+42.06%、+14.85%。存款端,2024年末公司存款总额为4.04万亿元,同比-1.44%,其中对公、零售存款(含保证金存款相应部分)同比分别-5.49%、+7.33%至2.67、1.29万亿元。三大北极星指标稳健增长,公司金融业务FPA同比+4.47%至5.31万亿元,零售金融业务AUM同比+8.36%至2.95万亿元,金融市场业务GMV同比-14.97%至3.35万亿元。

  资产收益率下行拖累营收表现。2024年公司利息净收入同比-10.06%至966.66亿元,同比降幅有所扩大。2024年公司净息差为1.54%,同比-20bp;生息率、付息率分别为3.73%、2.28%,同比分别-34bp、-11bp,生息资产收益率快速下行导致利息净收入承压。2024年公司中间业务净收入同比-19.52%至190.71亿元,主要受银行卡服务手续费收入同比-29.02亿元拖累。2024年其他非息收入同比+35.64%至196.78亿元,主要是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同比+41.69亿元。2025Q1受重定价影响,利息净收入同比-6.84%至225.38亿元,测算净息差为1.41%,同比-16bp。

  资产质量稳定,资本实力充足。截至2024年末,公司不良率、关注率为1.25%、1.84%,同比均持平;拨备覆盖率为180.59%,同比-0.68pct。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稳定情况下,2024年拨备计提同比-22.15%至405.65亿元,对盈利侵蚀减弱。截至2025Q1末,公司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25%,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6.15pct至174.44%。截至2024年末,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充足率同比分别+64bp、+62bp、+63bp至9.82%、11.98%、14.13%;截至2025Q1末,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40%、11.48%、13.50%,较上年末分别-42bp、-50bp、-63bp。

  投资建议:公司以三大北极星指标为指引,不断加强核心竞争力,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分红比例明显提升。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332.26、1356.19、1394.4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07.11、417.59、437.09亿元,BVPS为8.51、9.15、9.81元,对应7月3日收盘价的PB估值为0.50x、0.46x、0.43x。维持“买入”评级。

  技源集团(603262):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膳食营养补充产品研发创新及产业化的国际化企业。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47亿元/8.92亿元/10.02亿元,YOY依次为18.19%/-5.84%/12.33%;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元/1.60亿元/1.74亿元,YOY依次为29.34%/12.63%/9.02%。根据公司管理层初步预测,公司2025年1-6月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5.03%至27.36%,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8.56%至19.20%。

  投资亮点:1、公司深耕膳食营养补充领域20余年,现已发展成为全球HMB原料的领军企业和高品质氨糖产品的核心供应商。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深耕膳食营养补充领域20余年,拥有以美籍实控人周京石先生为首的核心技术及管理团队;其中周京石先生曾就职于安利、雅芳全球知名护理公司,且多位管理层及技术人员具备营养原料领域从业经验。在核心团队的带领下,公司逐步发展为国内少数从营养原料最前端到成品制剂生产后端垂直整合的企业、形成较强的全产业链竞争力。分产品来看:1)HMB主要应用于肌肉健康领域;公司是全球HMB原料龙头供应商,同时也是HMB原料最主要的推动者之一、HMB在中国新食品原料认证及巴西ANVISA认证等新兴市场的准入均由公司主导推动。目前,公司已与HMB产品采购量占六成以上的主要客户雅培集团达成了长期供货协议、系雅培集团HMB产品的首选供应商;结合庶正康讯及QY Research统计数据,2022-2024年公司HMB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均达50%以上,龙头地位稳固。2)氨基葡萄糖主要应用于关节健康领域;公司是全球氨糖产业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其Glucosa Green品牌氨糖原料已具备较高市场认可度,并与Nutramax、Blackmores、Royal Canin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结合庶正康讯统计数据,2024年公司氨糖产品的全球市占率达12.6%,领先优势显著。考虑到膳食营养补充产品除应用于运动营养、中老年健康等领域外,正进一步拓展至体重管理、动物营养等场景,预计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2、公司继续围绕运动营养、关节健康领域,积极布局ATP、7-Keto、2-HOBA等创新原料;报告期内,上述产品已实现产业化销售。具体来看,(1)ATP三磷酸腺苷主要应用于运动营养领域;运动过程中,及时补充ATP有利于增强肌肉力量,减缓疲惫感,提升高强度运动下的表现。公司品牌原料Peak ATP已在运动营养领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成功进入Hormel Foods、Agropur Ingredients等知名品牌客户供应链。(2)7-Keto来源于激素DHEA的代谢产物,但7-Keto具有比DHEA更强的生理活性,特别是在抗衰老、增强免疫力、增加骨密度和肌肉活力、减肥等方面有较强的作用,且其无毒副作用,比DHEA更为有效安全,被广泛应用于膳食营养补充产品。目前,公司已向Lonza等知名品牌客户供应高品质7-Keto产品。(3)2-HOBA水杨胺是一种高效靶向性抗氧化生物活性成分,可以有效保护体内蛋白质和脂质不被亲电试剂修饰,从而保证细胞健康状态,促进免疫系统正常工作,在减缓细胞衰老和修复细胞功能中的效果显著,在膳食营养补充领域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动2-HOBA产品的产业化落地,目前已实现产品销售及终端产品应用。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据业务的相似性,选取仙乐健康、嘉必优、华恒生物为技源集团的可比上市公司。从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4年度可比公司的平均收入规模为23.15亿元、平均PE-TTM(剔除异常值/算数平均)为25.22X、销售毛利率为33.33%;相较而言,公司营收规模未及同业平均,销售毛利率水平则处于行业中高位区间。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等。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

  传统主业:漆包线稳步向上,汽车、电子线)漆包线市场蓝海,龙头地位稳固。2012-2022年,中国漆包线.65亿美元。公司为电磁线制造领军企业,产销规模领先国内同行。2)渗透率与市场前景双提升,扁线电机引领动力设备革新趋势。扁线电机转换效率更高、散热能力好、可抑制电枢噪音,未来渗透率有望提升。公司深度绑定知名车企,先发优势显著。凭借技术优势,可打造产品技术壁垒。3)铝代铜趋势在即,铝导线业务蓄势待发。铜包铝线可塑性更好、重量和价格更低,在漆包线领域有望成为新兴产业趋势。公司铝导线业务拥有强大产能和技术积累,预计将充分受益铝代铜和铜包铝产业趋势。

  1)AI服务器需求增长驱动市场放量,镀银铜迎来发展良机。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规模将从2022年的195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34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3%,算力需求迭代加速带动AI服务器需求上涨。镀银铜线耐高温、低温,适应高湿、高污染等特殊工作环境,可以减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未来或将受益AI服务器需求放量。

  2)恒丰特导是国内镀银铜领军企业,凭竞争优势脱颖而出。全资子公司恒丰特导是国内最早研发生产特种导体的企业之一,在国内细分行业一直处于龙头地位,生产的镀银铜高速线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特种导体行业技术门槛较高,行业进入存在诸多壁垒,公司凭借竞争优势可打造高门槛。3)高温超导材料优势明显,参股上海超导受益超导材料商业化浪潮。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优势明显,公司参股的上海超导能够批量年产并销售千公里以上高温超导带材,为高温超导领域的重要企业。目前全球高温超导带材供不应求,上海超导产能扩张有望受益。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疲软风险;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分红政策,公司24年拟派发现金股息约4.96亿人民币,全年分红1次,约占当年度净利润比例的46.8%;每股分红0.07元(含税);若仅以年报披露日A股的收盘股价计算,1次分红对应股息率约为2.4%。2025年Q1业绩,营收68.96亿,同比增+4.47%,扣非归母净利润增4.16亿,同比减-23.02%。点评

  公司是沪港两地上市公司,A股股本56.52亿,H股股本14.31亿。业务方面,主要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及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合作经营过港直通车旅客列车运输业务,并受委托为国内其他铁路公司提供铁路运输服务。具体而言,公司独立经营的深圳—广州—坪石铁路,营业里程481.2公里,纵向贯通广东省全境。其中,广坪段为京广线南段,广深段是中国内陆通往香港的主要铁路通道之一。

  客运和货运是公司主要业务。24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6911万人同比增+16.5%;完成客运收入110亿,同比增+2.5%;客运收入增幅小于旅客发送量增幅的原因是,跨线长途动车对数同比减少,导致长途车收入有所下降-8.7%导致的。完成货物发送量1410万吨,同比降-12.1%;完成货运收入16.23亿,同比减-11.2%;货运收入的下降主因,是公司管内各站发送的大宗货物同比减少导致的。提供运输服务业务收入126.86亿,同比增4.9%,此因24年网路清算带来的增量导致。

  25年公司短期业绩承压,但随着运价浮动和广东省内高铁线路的改扩建政策,或许带来长期业绩修复,谨慎推荐,维持“增持”评级。

  深耕湿式纸基摩擦片,打造乘用车领域国产唯一品牌。林泰新材(股票代码:920106.BJ)成立于2015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湿式纸基摩擦片打破了国外公司在乘用车领域内的垄断,是国内唯一的乘用车自动变速器摩擦片规模化配套企业,产品应用于上汽、吉利、比亚迪、万里扬、东安动力等国内主流车企及变速器厂商,并开始进入麦格纳等国际全球化车企及零部件企业供应体系。2021-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16/0.25/0.49/0.81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50%。2025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287.62%;实现毛利率48.96%,同比+7.86pct.

  卡位乘用车高景气赛道,混动车系放量与产能释放并驱成长。1)市场规模:我国乘用车销量稳步提升,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万辆和31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根据中汽协预测数据,混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将由2023年的17%增加至2035年的55%。受益于混动汽车份额增长驱动,乘用车摩擦片市场需求稳步提升,预计2025年市场空间为66亿元,2035年将进一步提升至74亿元。2)竞争格局:湿式纸基摩擦片为汽车自动变速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较低,林泰新材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在该领域与国外大型企业相抗衡的国产品牌企业,产品核心技术指标、使用年限与国外企业相比不存在实质差异,且同等产品更具性价比。3)新增产能:2024H1公司自动变速器湿式纸基摩擦片产能利用率达101.77%,未来伴随募投项目全部建成,公司湿式纸基摩擦片和对偶片的产能预计将分别达到5,200万片和4,500万片,产能瓶颈有望突破。加速布局海外提升市占率,多领域拓展渗透打开成长空间。1)海外市场: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客户,DCT项目已于2024年12月通过麦格纳量产审核,该供货合作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精细管理、质量控制、产能提升、品牌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实力。2)工程机械与农机领域:公司开发出应用于商用车和工程机械领域的湿式纸基摩擦片,在摩擦性能、扭矩容量、耐热性等关键技术指标方面表现良好,已进入国内商用车变速器主要生产企业,如法士特、万里扬、盛瑞传动、一汽解放;以及工程机械变速器厂商,如三一重工、徐工机械和美国约翰迪尔。3)低空飞行器:我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加速拓展,商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变速器在飞机、飞行汽车和飞行器等领域均将有所应用,公司已与某知名飞行汽车制造商签订保密协议并已针对相关业务开展研发工作。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乘用车湿式纸基摩擦片国产唯一,新能源混动车系放量与产能释放并驱成长,多领域拓展渗透打开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5~2027归母净利润为1.50/2.15/3.23亿元,对应最新PE为40.30/28.21/18.73倍。参考可比公司,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025半年度业绩预告点评:业绩超预期,继续看好“出海+AI”成长曲线)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H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55-4.85亿元,同比+57.3%至67.7%,对应2025Q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8~2.88亿元,中值2.73亿,对应同比+66.3%,环比+38.9%。公司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各产品线齐发力,助力业绩增长。数字维修业务方面,得益于“维修大模型”和AI Agents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新一代综合诊断终端UltraS2及ADAS标定系统等产品竞争力凸显,实现量价齐升,同时TPMS产品也因广阔的后市场空间而保持高速增长。数字能源业务方面,公司凭借在产品、技术、品牌及全球供应链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欧洲、美国等全球主要市场取得能源、交通、停车场运营、酒店公寓等多个行业顶级客户的重要突破。

  充电桩海外进展不断,订单规模有望持续增长。欧洲市场公司继续实现突破,与能源巨头壳牌(Shell)合作,充电桩产品正式在荷兰的国家级大型公共充电项目中投入使用,标志着道通产品成功打入欧洲核心公共充电网络,验证了其产品的竞争力与本地化适配能力。我们认为Shell存量网络扩建和全球充电设施投资加码是海外充电桩快速增长的缩影,公司充电桩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AI赋能核心业务,依托华为生态加速商业化。在HDC大会上,道和通泰机器人作为华为云生态的重要合作伙伴,展示了“空地一体具身智能解决方案”。该方案依托公司自研的“AI大脑”,能够驱动无人机与地面机器人集群实现自主协同作业,且已在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等领域实现落地应用。我们认为公司AI赋能核心业务已进入收获期,同时公司深度绑定华为生态,其“空地一体具身智能解决方案”有望加速商业化进程,为公司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三项业务全面铺开,AI有望对新、老业务全面赋能。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8.0/9.8/11.8亿元的预期,2025年7月4日收盘价对应2025/2026/2027年PE分别为27/22/18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公司产品扩张不及预期;国际局势不确定性。

  事件:2025年7月4日,公司多人组队休闲摸金游戏《超自然行动组》iOS游戏畅销榜排名跃升至第10名,创新高,产品表现超预期。

  老游流水稳健,构筑业绩基本盘。公司重点游戏流水总体稳定,对应2025Q1公司营收7.24亿元,同比增长3.94%,同时合同负债同环比增加2.90、1.28亿元至2.90亿元。分产品来看:1)《原始征途》于2025年1月正式开启小程序买量投放,带来流水增量;2)2024年2月上线的小程序游戏《王者征途》微信小程序游戏畅销榜排名较为稳定;3)长线年高基数有所自然回落,2025/1/1-2025/7/4iOS游戏畅销榜平均排名81名,较去年同期的68名有所自然回落。

  《超自然行动组》用户规模、流水持续创新高,有望贡献显著业绩增量。《超自然》是公司自研的微恐题材多人组队欢乐摸金游。

 

Copyright © 2002-2025 易彩堂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TEL: 400-123-4567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邮箱:admin@http://www.ka328.com

粤IP*******